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
今天更是一连上了7个热搜,引爆全网讨论吐槽。
▲微博截图
网络上针对这本教材的插画,批评非常多,也十分尖锐。一些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担心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审美发展。
▲图源微博
也有人评价画面中的儿童眼神迷茫懒散,丝毫没有反映出中国少年儿童的精气神;更有人指出,画作风格阴郁怪异,恐怕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很明显,大家对这些插画很关注,很不满,也对于这样的插画出现在官方教材中,感到气愤和担忧。
与此同时,不少人怀念起从前的教材。虽然回忆往往是最美,但是有图有对比,有对比就有伤害。从前的教材,插图的确非常精美,很多都是名家名作,风格切合大众审美,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
相信直到现在,很多已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依然记得小时候,开学拿到新课本后赶紧先翻看插画的激动心情,依然对月夜刺猹、杜甫望天、武松打虎等插画记忆犹新。时代明明在进步,教材的好看程度却在退步,实在不应该啊!
比起文字,插画因为更加醒目和形象,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幅幅插画,很可能构建起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因为如此,大家更希望孩子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符合主流审美的,积极阳光、丰富美丽的世界。所以,虽然绘画具有艺术性,很难简单以美丑来定论,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也是天差地别,但教材不是艺术家挥洒个性的画纸,一种绘画风格是否适用于教材,民众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当然,人教社作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肯定也不是故意把教材的插画画丑。这一版教材的插画,是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根据资料显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著名设计师,算是行业内的翘楚,可见出版社还是想要做出好东西的。现在产生这么大的争议,最大的可能就是画家本身的风格不太适合教材使用,或者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而出版社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审看,所以得到了“差评”。
5月26日,针对此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全文如下:
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说明
近日,我们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我们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欢迎大家通过人教社官网的“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和意见反馈邮箱(jcfk@pep.com.cn),对教材提出好的意见建议。您的意见建议将促进我们不断提升教材编研出版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年5月26日
同时,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也出来回应媒体称:他们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
目前,教育部教材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反应速度和改正的态度,还是值得点赞的,但是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果从一开始编撰教材时,就抱着虚心的态度,多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可能就不会引发争议,也不会返工了。
要不要开门办教材,在教育界一直有争议,但教材的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要本着为下一代负责的使命感去编写出版,应该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共识。多听听大众的意见,才能真正地提高水平,受到欢迎,给一代人留下新的美好记忆。
你们印象最深的教材插画是哪一幅呢?
- END -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声明:小编尊重原创,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因文中图片文字等无法全部核实出处,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小编联系删除,谢谢。
本网站每日更新互联网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