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_模范性伴侣_模范伴侣最大快乐

豆瓣9.1分神作《何以为家》所引发的关于‘生而不养’话题的热度似乎消退了,所有义愤填膺的旁观者,所有暗自垂泪的情感丰溢者,统统都该干嘛干嘛去了。找一个合适的性伴侣,在意乱神迷的激情时刻制造出另一个或许将来也没有家的小主角,成了迷失在现代都市中的单身贵族们热衷的头等大事。

电影就是这样,和现代工业文明所有的产物一样,甫一开始,总能带给观众无限感慨和思考,直到随着时间流逝,将我们打造成能够快速识别和删除记忆的机器猫。

世界上有太多明显的真理和潜在的规则,不容辩驳地存在着。‘生而不养’的思考和现象不但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仍旧必将存在,并且必将存在很久。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你随便翻翻报纸或者刷刷手机:某某地初尝禁果的年轻父母为钱将孩子出售……某某地年轻母亲虐待亲生孩子……某某地父母将幼儿单独放在家中不管不问导致孩子死亡……

每一个登上新闻热搜的案例都足以引起观众们极大的震惊、愤慨和心痛。不信,你翻一翻,你翻一翻所有关于这个话题的评论与留言,每一段话都煽情到足以使你泪目,足以使你‘心底像海绵体般柔软’。

然而那并非是你的本性,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模范性伴侣_模范伴侣最大快乐_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

美剧《无耻之徒》讲诉了生活在都市底层的一家人的悲欢喜乐。酗酒且极度不负责任的单身父亲和六个大小不等的孩子在艰难而“热闹非凡的日常生活中夹杂着爱情,冒险,欺诈,温情等等有血有泪的故事(网络语)”。

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往往被它的电视剧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的大尺度和‘污’所折服。但是本文的主旨并不描述这方面的话题。对我来说,欣赏本剧,本来只仅仅是抱着消遣时间和娱乐的心态来看,真正促使我写这篇影视评的原因在于第一季中的某段情节。

酒鬼父亲弗兰克因为酗酒导致酒精中毒,在医院昏迷了两天。旁边的医生窃窃私语:看来是醒不过来了。话音刚落,女医生甩手一个巴掌,弗兰克咳嗽两声,清醒的简直像是从不知道酒精为何物。“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酒精中毒症状。”女医生说,“你愿意配合我们做一个医疗研究吗?需要你两个星期滴酒不沾。”

“NO!”弗兰克回答。

“完成之后给你3000美金。”

“YES!”弗兰克回答。

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_模范伴侣最大快乐_模范性伴侣

开始戒酒的弗兰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标准的模范父亲:他为孩子做米奇饼当早餐,富有爱心和耐心地弹钢琴给家庭增添快乐,陪孩子砸墙搞破坏,甚至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起了睡前故事。

在他领着全家,并且邀请了邻居一起去玩保龄球,体验久违的家庭亲情之时,他的大儿子利普,非常敏锐而独到地指出弗兰克父爱泛滥的本质。他劝诫年幼的弟弟妹妹切勿沉迷于弗兰克温情脉脉的假象之中:

“还记得去年夏天你们养过的那只小乌龟吗?头两个星期,你们喜欢的不得了,给它换水,给它喂食。之后,你们开始忙些别的事情,又过了两个月,当你准备把它带给朋友看的时候,到处找,然而找到的,是小乌龟干巴巴、死翘翘的尸体。现在,你们就是那只小乌龟,而老爸就是你们。“

这段绕口令般的警示语并非引起弟弟妹妹的过多思考。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确年幼到无从理解,弟弟的第一反应是:”老爸要再给我们买一只乌龟吗?“

而妹妹,那个聪慧的过头的小姑娘,也许大致明白了什么,但是她说:”我不在乎,我只想在这一时刻,好好享受。“

模范伴侣最大快乐_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_模范性伴侣

然而这种回答,虽然足以使得那些所谓的‘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现实主义观众满意,却无法令悲观主义者如我安心。只因为我自己曾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地养过一只小乌龟。

也曾真真切切、的的确确地倾尽爱心稀罕了两个星期,之后许多日子把它遗忘的简直一干二净,偶尔想起来是不是该换水了,然而仅仅想一想——算了,有这换水的功夫不如躺下刷一局游戏——况且乌龟本身极其坚韧,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不会那么轻易死掉。

心痛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啊,某天它死了,虽然不是那么干巴巴,却是真正的死翘翘了。四肢朝天,在浑浊的玻璃缸中静静地躺着,并不沉浮。

那一刻我似乎豁然省悟了为何人到30岁在凡尘俗世的大网中越挣扎扎的越紧的真正原因,那即是:每个人心中都豢养着一只无法活到最后的小乌龟。

模范性伴侣_模范伴侣最大快乐_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

《何以为家》中赞恩的父母始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生下孩子,只是原始冲动,始于本能,并且你不能彻底地责怪他们只生不养。至少我相信在生下赞恩的那一刻,他们承受了一些东西,比如责任比如痛苦,他们也曾想办法填饱孩子的肚子。只是在无能为力的时候,遵循自己卑贱而无耻的认知和价值观,将孩子们,当成缓解生活痛楚的药剂:去,男孩子们,去当童工苦力;女孩子们,嫁给那个大你二十岁的男人,躺上他的床,他会带给我们一些食物。

《无耻之徒》中的弗兰克也终究会重回酗酒状态,重回他身为酒鬼的身份,再次变成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父亲。虽然他仍旧在面对指责时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辩解,抛出各种高大上然则不要脸的理论,试图证明自己并非所有人眼中那么不堪。

儿子利普的担忧终成现实,他劝诫弟弟妹妹们勿沉迷于短暂父爱的假象中,给了温情的虚幻一记严厉的现实棒喝——其实,这才是生活的本质;人性的本质。

爱乱伴侣2和爱乱伴侣_模范伴侣最大快乐_模范性伴侣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善良,正如相信不是所有人都会抛弃养了两周的乌龟一样;然而这种问题的本质在于,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养的那只小乌龟因为疏于照顾而死,不会有人责怪你;但是如果人们知道你抛弃了你的孩子——那个鲜活的生命,你必将受到千夫所指。

我听说的现实中的一个家庭,在计划生育的时代,为了生下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东躲西藏,饱尝贫穷的磨难,最终在五个女儿之后,诞下一个男婴,长舒一口气。如今,许多年过去了,这一家的五个女儿,除却其中一个幼时夭亡,剩下四个要么早早嫁人,换取了改善家庭生活的彩礼钱,要么沦落天涯,从事某种不可告人的职业,为这个现实增添另一种悲哀。

更加令人心凉的是,她们在父母眼中,甚至还不如一只注定两周后失宠的乌龟啊。

我曾经质疑过网络上某个社区轰动一时的那个话题:你有一对怎样恶心的父母?

我看到千奇百怪的回答,但大多都是从实例出发,控诉和描述自己的父母是怎样不负责任是怎样出尔反尔是怎样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放弃甚至侵害‘他或她’作为一个孩子应得的保护和快乐。

我花了一段时间,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些真正有价值有份量的内容,用以佐证‘责怪父母是一种错误观点’这种从一开始看到这个话题就第一时间蹦到我脑海中的论据,最终宣告失败。于是我开始思考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

如前所述,一直到观看《无耻之徒》时才豁然明白,原来在父母们的眼中,你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小乌龟而已,激情澎湃时拥有你,心血来潮时宠爱你,然后在无能为力或者疲倦乏味时遗忘你。

幸运的是,不是每一只小乌龟都沉默的像是玻璃缸中的石头;幸运的是,大多数小乌龟,在每一个黎明到来前,都是一只新鲜的小乌龟,一只新鲜到足以使得你的父母继续宠爱你的小乌龟。

本网站每日更新互联网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