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西五台山可以说是位列榜首,据说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本篇摄影/周剑生)
五台山由五座平坦如台的山峰组成,是一座佛教圣山,是历代佛教建筑荟萃之地,其建筑风格影响中国宫廷建筑达上千年。据明代高僧镇澄所撰《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第一座庙宇建于公元68年,由汉明帝下令建造。
当时正值印度佛教大师访问中国传播佛教时期。大师们认为五台山的外形酷似灵鹫山(印度灵鹫山),即释迦牟尼讲《妙法莲华经》之地。五台山第一大寺显通寺无量殿,四周没有檐廊,殿内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名“无量殿”。
广仁寺的唐代砖雕。五台山诸多寺院里都有很多精美的砖雕,其中最出名的是普化寺。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古人云:“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登东台而观日出,夏日天气晴好时,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场面宏大壮观。
根据公元418年的《华严经》卷四十五《诸菩萨住处品》记载,清凉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清凉山即为五台山。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白塔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高达五十余米,全为实心修筑,蔚为壮观,是五台山的象征。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本网站每日更新互联网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